關于注射與保壓,你理解多少?
2018-06-284774人次瀏覽
??理論是從實踐歸納出來,在注塑工藝上亦是這樣。
??1950年代開始使用注塑機時,吾人是用注射壓力來填充模腔的。后來進展到兩段注射,而第二段注射便是“保壓”的前身。
??將注射及保壓分開,是因為它們的作用不同,速度及壓力的重點不同。尤其是在優質注塑,薄壁注塑,T-模的應用等,有必要將兩者區分出來。 ?注射的作用
??注射的作用是填滿模腔及施加壓力,將模腔及模芯的形狀,就算是最細微的地方,轉寫到熔融上。
??當模腔未填滿前,注射壓力(從壓力表讀出)是很低的,因為只要克服噴咀、流道及模腔內熔融流動的阻力便可。這情況持續到模腔填滿100%為止。
??還要弄清楚,注塑機的壓力控制只是壓力上限控制,如某注射段的壓力設置為90 bar,只代表此段壓力不能超過90 bar,但在90 bar以下是哪個壓力,是由熔融阻力決定的。這個壓力可以在注射時從壓力表讀出。
??故此,在模腔未填滿前,注塑機并不能以壓力來控制,而只能用速度來控制。壓力源自阻力,而阻力是不由注塑機去控制的。
??注塑出來的產品穩定性與注射速度的穩定性則息息相關。全閉環注射都是以每段注射要達到指定的注射速度為目的。 ??
??注射段的壓力設置,請采用系統壓力,就是如140 bar或160 bar的最高壓力。有足夠的壓力才能保證注射時能控制速度。由于模腔未滿,高的壓力設置不會是產生毛邊的原因。 ? ?模腔填滿后不代表注射過程就結束,還要擠壓。 ?擠壓
??其實注射與其它成型方法最不同之處便是奇高的注射壓力。此壓力通常是在1000到2000 bar之間。要知道在地球上最深的深淵底,水壓也未及2000 bar。就是這么大的注射壓力在模腔填滿后的擠壓,才能將小到CD片上信息及『鏡面』的光澤轉寫到熔融去。
??擠壓是靠熔融的壓縮量及螺桿繼續注射而產生的,亦可看成為超滿充填,相當于模腔容積的幾個百分點的熔融在模腔填滿后再被擠進去,使壓力驟升。擠壓段其實就是最后一段注射,只有擠壓段需要控制注射壓力,設置一個上限,以防止毛邊的產生。擠壓結束,便轉到保壓。這個螺桿位置稱為『保壓點』,是在電腦屏幕上設置的。
??保壓的作用
??保壓的作用是當其熔融冷卻/固化收縮時,保持一個壓力,繼續注入熔融來填補收縮的空間,減少或避免凹痕的產生。
??保壓段的設定壓力不能超過擠壓段的設定壓力,否則毛邊有可能在保壓段產生。
??多段的保壓壓力是每段下降的,而理想的下降是線性漸降,非階級性下降,以配合漸漸收縮的實際需要。
??由于收縮緩慢,螺桿的前進速度亦是緩慢的,如2%的速度便足夠了。注塑機的節能,主要是在保壓時將泵的流量調低到如3%,與流量永遠是100%的定量泵比,便節省了97%。保壓時間越長(壁厚超大),節省的電耗便越多。
??從此可知,保壓時只需控制壓力而不能控制流量,因收縮率是不由注塑機去控制的。這是與注射前段剛好相反的。
??關于保壓時間多長,當生產重量不再上升,或凹痕可以接受時,保壓便可以停止。下一步便是塑化。它與『冷卻時間』是同時開始的。 ?判斷模腔填滿
??可以說『保壓點』是分開注射(含擠壓)及保壓的螺桿位置。操作員要設置保壓點, 就是找出模腔填滿時的螺桿位置, 有以下三種方法。
??1 、理論計算。
??如 d = 螺桿直徑, s = 螺桿行程,w = 塑件總重量(含冷流道重量),g ? ?ρ= 塑料的室溫密度,g/cc ? ? w可以這樣子表達 ? ? w = (πd2) / (400) × s / 10 × 0.85 × ρ ? ? 其中0.85是個系數。 ? ? 故 ?s = (4000w) / (0.85ρπd2) = (1497.9w) / (ρd2) 而保壓點, h = p - s ?,p = 塑化完的螺桿位置
??2.當模腔填滿時,螺桿前進的速度會驟然降下來。
??這可以從注塑機螺桿位置的(機械)指針在注射及保壓時觀察出來,并從指針后面的紙尺讀出慢下來一剎那的螺桿位置。將這個位置設定為『保壓點』值。
??3.在注射及保壓時,觀察系統壓力表。
??當模腔填滿時,油壓壓力驟升。此時觀察員喊出來,由另一位觀察員讀出指針或電腦顯示的螺桿位置。將這個位置設置為『保壓點』值。這個方法只適宜于注射速度慢的厚壁注塑。
??壓力控制還是速度控制?
??總結以上幾點,注射、擠壓、保壓的控制,表列如后。注射段以螺桿位置分隔最常見,而保壓段只能以時間來分隔。
??注塑機操作
??從操作的層面,注射與保壓有如下相同之處。
??1. 除非使用注射伺服閥,注射方向閥在注射及保壓時都是打開的,其間不會關閉(當然亦不會轉向)。
??2. 在一般電腦屏幕上,注射及保壓均有速度及壓力控制。
??3. 注射的分段,雖然以螺桿位置區分最為準確,但亦可用時間區分,(稱為時間注射)與保壓的分段相同。
??故有些操作員根本不使用保壓段而使用注射的后段或后幾段做保壓。在簡單的注塑,如兩段注射及兩段保壓的情況下,是可以的,如下圖所示,但在較高檔的應用、優化及概念上會有問題。
??注意如注射三及注射四選用了時間注射,這亦限制了注射一及注射二(擠壓段)亦只能采用時間注射,而不能用較精確的位置注射來區分。 ? ?電腦注塑機都會有以下兩個功能。
??1. 在『位置+時間』模式下,可指定注射時間上限。注射上限時間到后螺桿還未到保壓點,過程還是會轉到保壓。這在多腔注塑時有模腔的流道堵塞便會出現。不采用保壓段時,便用不上此模式,只能用時間注射。
??2. 在『保壓點』前后的范圍外有兩個報警區,螺桿未到位區稱為欠注區,螺桿過了保壓點的稱為溢料區。兩者都有機會產生廢品,通知操作員于以處理。不采用保壓段亦用不上此功能。 ??
???如電腦能提供保壓段的線性漸降壓力,不采用保壓段便用不上此功能了。
??精密及薄壁注塑都會采用閉環控制。閉環控制只允許注射段用速度控制,配擠壓段的壓力上限控制,而保壓段則用壓力控制。
??歐美的注塑機/電腦都不設注射前段的壓力控制,只設擠壓段的壓力控制。這樣便避免了用注射來作保壓的可能。
??節能
??就算注塑機是配了節能的變量泵或變頻器,如果保壓段的流量設置為高(>3%),節能效果便降低。
??總結
??多段注射及保壓的參數很多,沒有理論基礎的話,盲目設置而找到優化的參數是個很長的過程。注射是速度主導,擠壓及保壓是壓力主導的理論,能將設置的參數減半。這些理論當然是閉環注射所必須的。明白擠壓理論,便能知道如何解決毛邊問題。了解保壓點的重要性,便能調出穩定的注塑。明白保壓理論,便知道如何解決凹痕問題。當然,亦能做出節能的設置。